薦書:榫卯結構“百科全書”
使用手機微信“掃一掃”功能,掃描以下二維碼,即可將本文分享到“朋友圈”中。
編者按:
近幾年隨著傳統文化的回歸,榫卯結構也逐漸被人們重視起來。當越來越多人關注到榫卯結構時,也有人哀嘆中國人丟棄了榫卯,卻被日本人發揚光大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真的丟失了榫卯結構嗎?榫卯結構只有網上瘋傳的那三十三種樣式嗎?那些文章中所展示是中國傳統的榫卯結構嗎?……
本期《品牌紅木》推薦這本好書,將會給您答案。
話說1937年6月,當近代中國研究傳統建筑的先驅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一行四人幾經艱辛長途跋涉,終于站在五臺山一座造型莊嚴而典雅的千年古剎面前時,不由得激動萬分。這座興建于唐代(857年)的佛光寺已經在山野叢林中靜候了一千多年,梁柱間的榫卯結構依然像當初一樣緊密相扣,不離不棄。而于1889年建成的法國埃菲爾鐵塔,其內部那些巨大如車輪的螺栓必須定時擰緊,否則會因溫差變化而松動;如改螺栓為焊接的話,那么整座鐵塔會因金屬的不規則漲縮變形而倒塌,原來這個機械時代的象征也有自身的煩惱……
榫卯結構,是中國傳統建筑和家具特有的語言。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明時期,榫卯就出現在原始居民的木結構房屋中;尤其是明代硬木材料開始在家具中運用,使得榫卯工藝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能工巧匠們發明的不同方向上的榫卯嵌接穿插形式,使得木材在一年四季中由于氣候水分的變化而帶來干縮濕脹的應力在各個方向相互抵消,順應了木材的天性,在復雜微妙的變化中達到動態的平衡。這種精巧的接合形式,使得傳承下來的古典家具歷經幾百年的歲月滄桑,均不散架,達到了結構與科學的完美統一。
同時,榫卯結構也蘊含了中國古人的造物智慧和哲思。其一凹一凸,嚴絲合縫;一陰一陽,相依相生;一開一合,精妙無窮。內部的機關算盡、周密奇巧,成就了外部的含而不露、四平八穩;部件的零碎繁瑣、錯綜復雜,成就了整體的天衣無縫、完美無缺。今天我們在博物館中能看到明清時期傳承下來的精美家具,讓我們不得不贊嘆古人所創造的高超榫卯技藝。
但令人遺憾的是,盡管硬木家具的制作技藝已被納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但由于傳統榫卯結構復雜,對匠人的技藝要求很高,年輕一代很少有人愿意在此領域投入時間和精力來學習,而熟練掌握這門技藝的老前輩漸已陸續離世,在世的也多已過花甲之年。再加上現代木工機械的高效技術,很多傳統榫卯被簡化或被各類金屬連接件代替,導致現代木工行業沒有將傳統榫卯制作技藝很好地傳承下來,從某種意義上說,還帶給傳統榫卯制作技藝以前所未有的沖擊。
鑒于此,《中國傳統家具榫卯結構》一書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中國幾千年的榫卯結構做了一個較為全面的梳理,希望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做到傳承有序,讓古老的榫卯技術體現出泱泱大國的工匠精神,繼續煥發出時代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中國傳統家具榫卯結構》不同于市面上我們所看到的任何一本關于榫卯結構的書。
第一,市面上關于榫卯結構的書多以圖片形式的鑒賞和了解為主,可以說是榫卯知識普及性的入門級書籍。而《中國傳統家具榫卯結構》這本書系統而全面地對榫卯結構從古到今的發展和演繹作了精到的分析,并以圖文結合的形式詳細介紹了中國傳統家具上每一種榫卯結構的來龍去脈、內部結構、接合方式、適用范圍、制作要點等等??梢哉f,關于榫卯結構,所有你不知道和想知道的都在這本書里了。
第二,《中國傳統家具榫卯結構》這本書中配有大量的家具榫卯結構線描圖,是用CAD軟件繪制的矢量圖。這些圖是作者多年有心收集積累所得,很多結構圖在國內是首次公開披露。這對榫卯結構是一個匯聚和總結,對家具生產廠家而言,更可直接應用于仿制和創新。
第三,《中國傳統家具榫卯結構》這本書的受眾面非常廣,不僅可以作為高校木工專業、家具設計專業等學生的教科書,同時對專業的建筑設計師、家具設計師、室內設計師,以及古典家具收藏愛好者,現代紅木家具消費者、生產廠家和商家都有很好的學習和參考價值。而且相較于市面上動輒數百甚至上千元的榫卯結構書,這本書的定價也非常親民。
第四,在如今專家們一年能出好幾本書的高產時代,《中國傳統家具榫卯結構》這本書歷時八年才完成。它凝結了呂九芳教授在傳統家具這條路上兢兢業業做研究和教學數十年的積累,匯聚了業內諸多前輩們的經驗和智慧(比如南京明孝陵博物館觀樸明式家具藝術館館長雷璞偉,南京林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彬淵教授等),以及南京林業大學家具設計專業數屆學生們接續研究的成果(他們在呂教授的帶領和指導下對浩如煙海的資料進行收集和分析,在此過程中去粗取精,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受益匪淺)。
最后,希望《中國傳統家具榫卯結構》這本書能夠讓中國傳統家具榫卯結構這項寶貴優秀的傳統技藝走進更多人的視野,讓更多當下的年輕人了解、喜愛并愿意加入到傳承中國傳統家具榫卯結構的隊伍中來,同時幫助更多從業者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做到傳承有序,讓古老的榫卯技術體現出泱泱大國的工匠精神,繼續煥發出時代的魅力。
作者簡介:

呂九芳,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古舊家具修復和保護、中國傳統家具鑒定與評價、中國家具史、中西方家具風格與藝術、現代紅木家具的設計與制造等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發表專業學術論文60余篇,出版個人專著3部,譯著1部?,F任南京林業大學家居與工業設計學院史學與人因工程系主任,南京林業大學古典家具與紅木工藝研究所所長,南京林業大學家居與工業設計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江蘇收藏家協會古典家具委員會秘書長、南京明文化研究會明式家具分會副會長,南京明孝陵博物館觀樸明式家具藝術館副館長,江蘇省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等。
(來源:第四十九期《品牌紅木》雜志 劉園媛∕文)
大家喜歡看的
- 雜志推薦
- 卷首語
- 視點
- 觀察
- 業界
- 雅學
- 推薦品牌